納坦颱風與「京都議定書」(西元2004)

納坦颱風與「京都議定書」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面對今年七月起連續颱風來襲,風災水災肆虐損失慘重,正忖度已入深秋颱風季節將告結束可喘息一下,不料納坦颱風又直撲而來。今年颱風頻繁與北太平洋氣候異常變遷聖嬰現象有關,而是否源自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導致地球溫暖化,也是關心關鍵。

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約制方面,1997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中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以法律拘束力規範 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洲聯盟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被規範國家之減量目標,如歐盟15國及東歐削減 8%,美國削減7%,日本、加拿大削減6%,預定至在2008-2012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至1990年水準平均再減5.2%。多年來,在歐盟等國強力推動「京都議定書」下,也影響了俄羅斯政府,國會下議院已表決通過,預定明年初即可確定生效,此將為劃時代約束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也攸關我國未來能源使用與產業競爭力。


「京都議定書」主要規範溫室氣體排放,最主要之溫室效應氣體為二氧化碳,大約佔70~80%,且大多來自人為能源使用,如燃燒化石能源,包括煤、油及天然氣等。「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將直接衝擊各國的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公約締約國,但由於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全球排名第廿二,又根據能源局資料,1990~2003年台灣的GDP年平均成長率5.3%,而二氧化碳排放年平均成長率卻為6.3% ,顯示台灣的產業結構偏向為高溫室氣體排放及低能源使用效率。

值「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台灣主力產業包括半導體、液晶面板、鋼鐵、水泥、紡織、家電及汽車等,都將直接受到衝擊。期待約束溫室氣體排放,有機會導正我國多年來仍持續推動之低產值、高耗能與高耗水的產業政策,如石化、鋼鐵、水泥等。我們也呼籲政府應儘速因應:()、儘速召開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討論能源、產業、交通及水資源開發等政策,()、積極推動節約能源與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綠色產業,()、請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法、碳稅法、電業法及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法等相關法令。

十月下旬一星期內,接連發生納坦颱風來襲與「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事件,身為地球村一員,台灣難以再卸責敷衍。為永續發展,冀望政府單位拿出魄力,提昇決策層級,儘速成立因應工作團隊與訂定有效因應策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