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保運動的困境與契機 (西元2006)

本文刊載於270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2006/12/28
台灣環保運動的困境與契機
2006歲末省思並為台灣環境祈福
 陳椒華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搶救烏山頭水庫」活動召集人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2006年,是個人所經歷參與環保社運以來最忙碌的一年,除參加「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經續會」,也同時進行「推動電磁波防護立法」、「搶救烏山頭水庫、反對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蓋在烏山頭水庫集水區邊」等環境議題推動。感謝各界支持,於歲末完成環盟募款活動後,也正式卸下環盟會長職務。不過因個人體質對電磁波敏感,一年多來二次開刀,而為應付各項繁重事務,身體漸感吃不消,故於2006歲末,除重整步伐、檢討參與環運困境,也思考再啟動契機。

台灣環保運動
台灣的環保運動發展於一九八O年代,一九八O年代同時也是台灣社會急遽變化的年代,當時台灣民主化、本土化運動興起,台灣人民反公害自力救濟的運動也風起雲湧,如一九八五年台中縣大里鄉抗議三晃農藥廠污染、一九八六年初鹿港鎮反對杜邦設置二氧化鈦廠、一九八六年新竹市水源里抗議李長榮化工污染等等可為代表。反公害運動對台灣社會產生了衝擊,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經濟發展的省思,喚起了台灣人民的環保意識,為台灣的環保運動奠定了基礎。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也在此時空背景下誕生,成立至今也已邁入第二十年,可謂老字號環保團體。一九八O年代之後,台灣也陸續有許多環保團體成立。

環保團體所關注的環境議題包括:環境法案立法、山林保護、濕地與河川保護、海岸與海洋保護、動物保育、資源回收、再生能源推動、保護區劃設、都市綠化、要求民代承諾與兌現環保政見、推動電磁波防護立法、反公害、反核/反核廢料、反水庫、反高污染工業、反水泥、反焚化爐、反不當掩埋場設置等。而包括核一、二、三應儘早除役、核四、蘇花高、湖山水庫、四大人工湖、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荖農溪越域引水、山林不當開發、高山纜車及西寶水力電廠等,都是環保團體所認定之重大不永續開發。


推動環運困境

推動環運基本上有其困難度,舉世中外皆然。台灣環保運動的困境基本根源在社會大眾對環境的關心度普遍不足,學校社會環境教育付諸闕如或不足,而在民眾基本環境認知不足下,實難以凝聚公民意識與力量。另外,在資本主義與經濟掛帥下,環境議題更易被犧牲或邊緣化,故結合反公害意識、串聯環保力量,喚起人們對環境的關心以阻擋不當開發益形重要。至於制度面推動全民環境教育仍有很大成長空間,環盟於過去二年連續舉辦校園300多場「環保綠生活」與「非核家園」環境教育推廣計畫,非常值得繼續舉辦,可惜卻因推動多項重要環境議題、人力不足而不得不擱置。

環保團體常因人力、財力不足而運動受挫,故鼓勵民眾支持關心投入,以及是否持續參與都是環運推動困境。另外,因各環保團體之屬性與其所關心議題各異,或是各團體為捍衛其團體主體性,有時難以建立合作溝通平台而影響議題推動。至於各團體因其屬性,對公部門或開發單位的批判常不夠,甚至不願公開批判等,也導致抗衡力道不足。觀之當今台灣多數環保團體多較欠缺批判社運性,但如偏向以陳情、抗爭等策略來推展環運之「環保社運團體」,雖批判衝撞性夠,但也較易被保守人士排斥或誤解,甚至易得罪當權而影響奧援來源。故為推展環運,應吸納更多對環境有熱情、有理想性志工支持批判性環運。至於從源頭把關,要求公部門落實政策環評,亦可舒緩環保人士疲於奔命之困境。

推展環運契機為台灣環境祈福

為增強台灣環運影響力與對抗不當開發,除耕耘環團組織、培養新血、吸納更多人力投入環保運動,而培養專業公信力、架構環團合作平台,定期協商合作理念、每年舉辦環保NGO環境會議有其必要與重要性。至於在環運推動策略上應更靈活運作,舉凡參與環評或專業會議、遊行、陳情、行文、宣傳(記者會、公聽會、說明會)、論述發表、經營宣傳網絡(網路與街頭宣傳)、控告、遊說等方式,都是值得多元化操作與嘗試方式。而加強國際合作與串連國際NGO參與,也是突破台灣國際困境以及台灣進入WTO後,對抗跨國經濟侵略所必須注意課題。

2006年歲末,思考自己為疼愛子女、為其改善生活環境而投入環運已十多年,由過往耕耘軌跡,思考台灣環境改造契機絕無特效,惟有一步一腳印落實經營方有築夢踏實可能。環團應各自紮實團體組織架構,尋求更多無爭議、包袱之支持資源以維持組織運作及批判性,而開創綠色產業以永續經營,持續堅持所推動之環保工作等,都是未來應更積極之作為。最後讓我們齊心默禱,同為台灣環境祈福!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