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黃金(二) 垃圾變黃金的績優案例(西元2004)

『環保綠生活』專題報導˙系列七:
垃圾變黃金(二)
垃圾變黃金的績優案例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鄭秀如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執行秘書

推動資源回收,雖中央政府的推動目標與執行策略仍嫌保守與牛步化,然而國內多個縣市或鄉鎮市仍有顯著執行佳績,績優者如台中縣石崗、豐原、霧峰、台東市,以及台南市與彰化縣等,在地方首長大力推動下,資源回收率已大幅度提昇,進步快速如台南市與彰化縣,資源回收率在短短兩年餘,從不到10%,分別提昇到27%18% (2004 7),深究其因,除縣市首長強力支持外,清潔隊配合意願高、民眾環保意識提昇且配合度提高、加入廚餘回收項目、民間環境教育或宗教團體積極帶動等,都是促成主因。我們提出國內執行卓越案例,希望帶動更多縣市鄉鎮加入執行,資源回收絕對可行。

有效配套策略
全面提昇資源回收成效端賴政府政策與制度面的建全建立,參考成功國家範例,具體落實執行策略,採行有效源頭減量回收,要求產品製造者及販售者須負擔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責任,鼓勵業者執行易回收再利用循環機制等,都是極重要的施行策略。而其他如訂定配套法令,舉凡包裝法、資源再利用法、促進資源再生利用法、家電回收法、食物廢棄物回收法、營建廢棄物回收法、節能法、綠色採購法、汽車循環法等相關法規,都是促成資源回收推動成功法源配套。至於政府增加資源回收預算編列、積極規劃資源回收設施,如興建垃圾分選廠、規劃廚餘回收再利用體系、實施綠色採購、加強資源回收環境教育等,都是關鍵機制。當前在民間團體積極推動下,再配合公部門執行,台灣之資源回收仍大有可為。

民間推動力量
在廚餘回收推動方面,國內民間團體如主婦聯盟、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桃園環境保護聯盟、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等,持續在臺北、台中、台南、宜蘭、彰化、桃園、高雄、台東、屏東、花蓮等地的學校社區及公部門積極推動,透過宣導演講與計畫的補助執行,建立區域廚餘回收示範機制,廚餘回收再利用可以應用於農業、養豬業及生質能,通路十分寬廣,因此成為環保產業的主要新興力量。另一方面,慈濟功德會運用宗教的力量,迅速在各地設立資源回收點,成為基層最大的推動力量,但是因為採取志工服務的形式,因此對環保產業的推動助益有限;至於台灣資源回收的工業技術在工研院的積極研究推展下,有相當豐富的成果,然卻由於缺乏產業的輔助配套措施,因而沒有應用發揮的空間。

垃圾變黃金(一) 垃圾變黃金的觀念與政策 (西元2004)

『環保綠生活』專題報導˙系列七:
垃圾變黃金(一)
垃圾變黃金的觀念與政策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鄭秀如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執行秘書

   根據環保署資源回收統計資料,民國87年全國資源回收率僅1.24﹪,至90年才突破7﹪。多年來環保署推動資源回收似牛步化,反卻積極推動以焚化為主的垃圾處理相關政策,加上又訂定世界獨一無二保證垃圾進焚化爐制度,至今衍生弊端重重,包括焚化與後續焚化灰燼飛灰處理費用昂貴、衍生二次污染、焚化爐興建弊端頻生與社會抗爭不斷,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甚鉅等,垃圾焚化無疑是飲鴆止渴之非常不永續政策。為解決垃圾問題減少污染,追求良善環境生活品質,政府民間攜手合作建立共識,修正不當垃圾焚化政策,加強資源回收環保教育,訂定資源回收再利用政策與積極務實推動實為當務之急。

資源不回收就不可能永續
     隨著科技工業發展,各式各樣的產品經由工廠的快速製造後,透過廣告的包裝行銷,大舉攻佔家庭、社區、學校等各層面的市場,並滲透入每個人的思想中,於是消費者對方便的需求以及生產者對行銷的需求兩相結合產生巨大的力量,不知不覺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形塑出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資本主義文化,造成資源以極快的速度廢棄物化,衍生出極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並對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品質產生侵蝕的效應。在自然資源有限、環境負荷有限的情況下,世界先進國家開始反省人類的產業結構及生活方式,著手訂定資源回收的目標及相關政策,希望能建構永續經營、世代共用的理想社會,日本以「零廢棄」作為環境資源規劃的最終目標,紐西蘭基督城等地區甚至提出零廢棄的規劃時程。而在世界各國的積極推展下,環保產業快速橫跨各產業的發展領域,被歐美國家視為「最有希望的新興產業」,目前全世界回收業每年回收處理的材料超過6億噸,營業額超過1600億美元,雇用人數達150萬人以上,資源環保產業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理想。

資源回收減少能源耗費與污染
      資源回收對環境品質的維護極為重要,一般產品屆臨使用期限無法利用時,將其再製的話,將使用的人工、能源、物料納入計算,其附加價值的回收可超過85﹪,譬如舊紙回收製作再生紙,可以減少約18﹪的垃圾量、75~95﹪的空氣污染、節省75﹪的製紙能源和50﹪的製紙用水;鋁罐回收再製,可減少90~95﹪的能量;每一噸輾碎的廢玻璃可以節省135公升的石油;鐵罐經煉鐵廠再製處理,可鎔鑄成鋼胚、鋼筋等建築材料;廢塑膠經分類加工處理,可製成人造纖維、填充纖維、遊艇、浴缸、花盆、建材等產品。資源回收除了具有節省能源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以電池回收為例,一顆一號電池在土中腐爛洩漏,將使一平方公尺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顆鈕扣型的水銀電池所含的汞,將使600噸的水無法飲用,因此加強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非常重要。

為減少垃圾應推行環保生活,採行綠色採購選擇高性能低污染之產品;使用後之廢電池,應送交各回收點回收;電子、電腦是資訊時代的產物,由塑膠、鐵金屬、非鐵金屬、印刷電路板、映射管等材料複合而成,因此其廢棄處理非常複雜,廢物品必須先將不同材質拆解分類,再針對不同的部分做適當的處理,大部分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再生;塑膠材質包括PVCPEPPPS等,應用十分廣泛,其「萬年不腐」的特性卻成為環境極大的問題,PVC經焚燒還會產生有毒氣體戴奧辛,不當丟棄將造成環境嚴重污染,都亟需回收處理以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

務實訂定資源回收政策 
訂定務實資源回收政策將是執行成功與否的關鍵,以下列舉實施資源回收成功國家之施行政策範例以為借鏡參考,別人能,我們到底能不能?政策訂定錯誤施行牛步化官員將難辭其咎。

() 德國
1980~1990年間,德國有感於包裝廢棄物數量龐大,佔廢棄物總體積50﹪,導致掩埋場空間不足的問題,因此決定採取延伸製造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s’ Responsibility, EPR)作為廢棄物處理政策制定的原則,1991年公告「德國包裝法」,要求產品製造者及販售者須負擔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責任,配合綠點標誌系統的雙軌運作,成功建立產業資源回收管理的模式,自綠點標誌1991年引進實施5年的期間,包裝廢棄物回收超過1500萬公噸,包裝物品消耗量下降100萬公噸,包裝物品的再循環率達到84﹪,垃圾減量的效益十分顯著,歐洲國家紛紛仿效德國的推展模式,制定相關政策及回收目標,並結合產業的製程改造,推動歐洲整體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

() 日本
    日本推動資源回收的態度非常積極,以「全回收」、「零廢棄」為基礎理念,將「循環型社會」作為國家既定的發展策略,期望透過政策的規劃推行,打造資源完全循環回收利用、沒有廢棄物產生的理想社會。日本於2000年頒布「循環型社會形成促進基本法」,邁出推動「循環型社會」的第一步,其後並制定「促進資源再生利用法」、「家電回收法」、「食物廢棄物回收法」、「營建廢棄物回收法」、「節能法」、「綠色採購法」、「汽車循環法」等相關法規,將廚餘、建築廢棄物、廢家電、廢汽車納入回收體系,實施迄今,家電循環法使數十萬噸的垃圾變廢為寶,汽車循環法使幾百萬噸的垃圾變成再生資源,預定2010年全國工業協會中的12個產業可減量達20~60﹪,將垃圾掩埋量從現在的7400萬噸減少到3700萬噸,2050年減少到370萬噸,最終達到零廢棄的目的。在逐步實踐循環性社會的同時,日本環保產業的規模也逐步擴展中,據預測2010年將達到70兆日圓的產值,就業人數也將增加到150萬人,未來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之一。

() 美國
美國的資源回收策略設定朝「綠色產業」的方向發展,結合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學校、產業的資源,涵蓋產業面、技術面、環境面、社會面,企圖建構完整的環保產業發展規模。美國1990年通過污染防治法,運用配套策略輔助企業提高原料、能源、水資源及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1992年環保署開始推動「為環境設計」的方案,與產業、大學、研究單位、公益團體及其他政府單位建立自願夥伴關係,希望協助產業將環保的考量融入產品的設計中,並與會計專家、金融界及相關部門合作,利用環境會計、產業資金等計畫提供產業實質的幫助。在政府的強力帶動下,產業也展現出極為積極的推展行動,不但與美國環保署結合為夥伴關係,並且運用各方資源努力改善生產技術、並加強相關之環境管理。美國的民間組織則扮演監督評估的角色,包括綠標籤、綠十字等環保標章組織及環境標準組織,所訂定的規範已成為業者遵守的標準。美國的再生業每年的營業額達530億美元,就業人數超過48萬人。美國又藉由「庭院廢棄物掩埋策令」的訂定,明文禁止將庭園廢棄物掩埋處理,促使庭園廢棄物堆肥計劃迅速成長,配合政府採購政策以進行山坡地之復育、公路邊坡植栽等,擴大堆肥市場之通路,帶動上千家堆肥工廠成立;由政府策略推動範例可知,堆肥製作可藉由民間企業的活力推展,但是由於經濟效益不足,極仰賴政府在法令、策略及資源上的引導及輔助,使新的產業鏈能建構成功,連接未來的政策與產業發展。

() 奧地利
奧地利的資源回收政策深受德國的影響,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及當地民眾高度公德心配合下,資源回收工作已與民眾的生活作息自然融合,交織成愉悅、環保、健康的生活節奏。奧地利的垃圾分類處理的安排十分有條理且體貼民心,在公寓裡設有垃圾間、分類垃圾箱,處理廢紙、塑膠袋、除於等材料,社區則設有公共垃圾場,回收玻璃瓶、鐵罐、舊衣服等資源,另外還有大型垃圾場,專門收納大型垃圾,針對特定物品收取處理費,垃圾車會定期到垃圾場收集垃圾,每年還會安排三至四次大掃除時間,垃圾車全力配合清理。消費者出門購物必須自備提袋,超市內設有電池回收桶,保麗龍回收桶,提供民眾另外的回收管道。

在源頭減量的策略上,奧地利政府訂定「包裝法」及「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製造者及銷售者必須遵循審核的機制,並應負擔回收再利用的處理費用,以防止包裝材料未經回收處理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目前回收處理再利用的包裝材料達90﹪,剩餘的包裝物作為燃料,供應冬天的暖氣所需。

() 韓國
韓國近年來積極推動資源回收,不僅採行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生產者延伸責任,廠商必須實際負起回收責任而不是只付出一筆回收基金就了事,回收量太低時還得受罰〉,也積極進行廚餘等資源回收。另外,免洗食具的限用與禁用實行徹底,韓國的資源回收率已達百分之四十。

台灣推動情況
    台灣初期推動資源回收大都採取政令宣導的方式,因此成效不佳,加以環保產業體質不良無力處理,政府單位又沒有做積極的統合工作,導致所回收的物品常常又被載運到掩埋場,沒有辦法構成完整的循環通路。1988年「廢棄物清理法」第三次修訂後,政府開始採行強制回收制度,寶特瓶成為國內第一項由政府明定強制回收之一般廢棄物,卻由於資源回收整體條件基礎薄弱以及配套措施不健全,造成管理之基金會虧損、業者短漏報、市場反淘汰等諸多之問題,因此1997年「廢棄物清理法」再次修訂,改為以市場管理機制為主軸的回收制度,同年環保署推動聯合「社區民眾」、「地方政府清潔隊」、「回收桶」、「回收基金」的回收四合一政策,將資源回收的行動帶入社區,然而由於缺乏市場開發的配套措施,因此成效有限。為提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比例、輔助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2002年我國通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案」,宣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管理模式由「末端管制」轉變為「源頭管理」、「再利用」的方式,針對特定事業規定研發產銷過程需使用能回收再利用的材質,訂定輔助再生產品通路的相關措施,並獎勵技術開發及再利用績優者,以提升業者的投資意願,期待未來相關配套措施盡速建立完全,為我們的環保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檢討
   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台灣才得以永續經營,政府主管部門包括環保署與經濟部等責無旁貸,應確實訂定施行政策與推動執行。不過長期在環保署以焚化為處理垃圾方式下,事與願違,環保署仍編列極大比例預算於垃圾焚化及後續飛灰灰渣處理,至今我們仍看不到有效的非焚化垃圾的源頭減量與再利用預算編列與執行策略;也尚未採行可有效減廢之生產者承擔回收責任制度,如許多國家皆進行的執行延伸製造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s’ Responsibility, EPR)制度,加強業者承擔回收責任。目前國內事業廢棄物之回收成效也不彰,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爐焚化數量日增,加上各縣市一般焚化爐以BOT經營,燒越多賺越多,也不需承擔飛灰灰渣處理責任,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資源回收再利用經過政府民間通力合作成功機會更快,期待全民一起來,早日達成零廢棄目標。

災害預警與防患(西元2004)

災害預警與防患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地震颱風難以避免,然做好預警防患相信足以減輕災情。近日南亞蘇門答臘外海發生大地震,規模達9.0,引發海嘯沖擊東南亞及南亞的印尼、斯里蘭卡、印度、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泰國乃至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等國家,已知至少有55千人喪生,但據各國估算,死亡人數可能多達85千人以上。

地震與海嘯災難如何預警?根據國際海嘯預警系統資料,利用地震震波感應器及裝置在海上浮標的海浪測量器,可提前三至十四小時預知海嘯發生的地點。國際海嘯預警系統的成員共26個,這次海嘯死傷最慘重的印度和斯里蘭卡,都未加入「國際海嘯預警系統協調小組」,雖印尼和泰國屬系統組織成員,但泰國並未在西海岸裝置海浪測量器,因此錯失預知海嘯、緊急撤離的先機。

請立委候選人支持台灣永續簽署(西元2004)

 請立委候選人支持台灣永續簽署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為推動永續台灣環保政策,全國數十個關心環境保護之環保、生態保育、文化、宗教與教育團體,於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提出「永續台灣承諾書」,邀請第六屆立委候選人簽署有利環境之政策主張,內容包括()經濟的可持續性、()能源利用、(三)水資源、(四)垃圾處理、(五)生活機能與交通運輸、(六)生態保育、(七)國土保安、(八)國際環保等八大主題,以及五十項子題的環保政策主張。期望簽署者若當選進入立法院,能投注心力於環保相關法案之制定、執行與監督,以確保台灣的永續發展。

    至十一月底,共六十六位立委候選人回覆簽署,其中台南縣市參與簽署之候選人達十四位,分別有民進黨、國民黨、台聯黨及無黨籍候選人。我們欣見台南縣市多位立委候選人支持簽署有利環境之環境政策主張,而一些永續台南在地環境議題,也請候選人支持,其分別為「審慎評估台南市飛灰熔融廠興建」、 「台南縣東山鄉垃圾掩埋場應停工改為生態教育園區」、「支持推動台南縣市發展零廢棄願景」及「建議柴頭港溪兩側地籍應重測,防汛工程應再審慎評估」等。

蘇花高論戰(西元2004)

蘇花高論戰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72水災重創台灣國土,為避免不當交通開發引爆更慘劇土石流土殤,環保團體多日來已強調政府應重新進行國土規劃與審慎進行道路規劃建設,具體提出中橫谷關到德基段應封山封路莫再復建,讓其生養休息自然復育,另外,也呼籲行政院停建「蘇花高」。

本月26日,筆者列席經建會召開之因應國道五號衝擊規劃小組會議,聆聽小組委員代表陳述意見,其中針對環保團體代表花蓮環境保護聯盟會長鐘寶珠提出蘇花高案民國89年通過之原環評缺失重重,環評報告充斥荒謬與草率,其僅是於九個月內召開兩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就草率通過,而且多項有關水資源破壞、山體結構破壞、廢棄土丟置、生態破壞與原住民珍貴遺址破壞等,都應再進入二階環評或重新進行嚴謹環評作業,另外,也需補正行政程序缺失等。

有機綠生活 環保又健康(西元2004)

 有機綠生活 環保又健康
力行廚餘回收再利用 有助垃圾減量又復育土壤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今年暑期筆者在台東及屏東各承辦一場「廚餘再利用暨有機種植有機飲食推廣職業訓練研習」,每場預定各招生六十位學員,意外地,卻都各有超過百位學員報名,報到率也都達八成。參與學員普遍對課程認真投入,也對有機種植、農場經營及廚餘再利用有高度興趣,願意吸納更多經驗投入實際經營。筆者多年來推動廚餘再利用有機種植環保產業,藉由廚餘變黃金、復育貧瘠大地及轉植有機蔬果,結合環保與健康,希望全面推廣,真正落實環保有機的綠色生活。

廚餘再利用
廚餘主要係包括:剩菜、剩飯、果皮、魚、肉、茶葉渣、蛋殼、魚蝦等食品廢棄物。廚餘多元化處理包括90經一小時蒸煮養豬、轉成沼氣生質能或廚餘堆肥化處理等。廚餘如比照化學肥料,以氮、磷、鉀三要素之含量來評估時,以新鮮廚餘最高;惟新鮮廚餘含有高量之有機物和水分,極易產生惡臭,對於搬運、貯存均不方便外,直接施用於農地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熱,不但對作物有害,對周圍環境產生之惡臭及蚊蠅無法忍受。廚餘堆肥化之目的就是要避免這些不良的影響在耕地上發生,其原理是藉好氣微生物之作用,將含有有機質的固形物分解,轉化為水、二氧化碳、氮、硝酸等簡單的無機物、中間分解產物,以及分解時之菌體及其代謝產物,此即稱之謂堆肥化。而廚餘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之過程,稱之謂發酵。最後達到堆肥化之穩定階段,亦即所謂腐熟,而其最後的產物為由生物和化學作用所形成暗黑褐色的高分子化合物,即稱之謂腐熟堆肥。廚餘堆肥化過程中高溫可殺死有害病因、雜草種子;堆肥化後產品質地均勻,搬運方便;施用堆肥可提供植物養分及改進土壤物理性等。廚餘回收製成堆肥,不只垃圾減量又可復育土壤,絕對是有益的循環利用。

環保團體邀請第六屆立委候選人 簽署「永續台灣承諾書」(西元2004)

「簽署」是「合作」的開始
環保團體邀請第六屆立委候選人重視
環境政策主張,簽署「永續台灣承諾書」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施信民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 台灣大學教授

    為表達台灣永續政策與主張,在2004年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前,全國數十個關心環境保護之環保、生態保育、文化、宗教與教育團體,特提出有利國家永續發展之環境政策與主張,邀請第六屆立法委員候選人簽署,冀望透過全國民間團體的串聯,向候選人提出環境、產業、能源、水資源、垃圾處理、生活機能與交通運輸及國土保安生態保育等訴求,期待候選人當選後,能信守然諾投注心力於相關法案之制定與執行之監督,積極促進台灣的永續發展。

    自十一月中旬寄出「永續台灣承諾書」,至十二月三日止共有六十八位候選人簽署回覆,約為候選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回覆情形政黨屬性為民進黨38人、國民黨9人、台灣團結聯盟10人、無黨籍9人及親民黨2人。環保團體對候選人之回覆響應雖不滿意但仍抱持樂觀,也差堪告慰有近四分之一參選人對環保議題表示關心。然而環保團體邀請候選人「簽署」「永續台灣承諾書」其實正只是雙方「合作」的開始,期許藉由選舉前的簽署承諾,並據以為後續合作與監督的憑藉,使攸關未來台灣永續產業發展及環境保護的長期性政策能逐步落實執行。

    「永續台灣承諾書」提出永續台灣經營推動策略與主張,統合世界環境公約制定、環保產業發展趨勢、能源供需等實際情勢,再廣納民間團體及學者專家意見,剖析台灣在能源、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現實狀況及未來可能面臨問題,依主題分類條列,研擬彙整成的重要國家環境政策建議,若據以實行,不僅能改善環境,提升資源利用率,並能建構串聯能源、環保、有機、科技的新產業鏈,尤其當今面對國際貿易WTO對產業競爭力的劇烈衝擊以及「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可能對我國產業發展政策衝擊,加以環境反撲事例頻頻發生,更需整合產官學及各方資源,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有機環保產業、非核家園、國土保安及生態保育等相關政策。

    自2004年總統大選邀請總統候選人簽署『能源政策與核能問題』及「國家環境政策」承諾書後,邀請立委候選人簽署「永續台灣承諾書」為全國環保團體另一波強力邀約民代支持環保政策的動作。促進台灣永續發展,讓人民及後代子孫擁有安全、健康、舒適的環境是政治人物不可旁貸的責任,冀望更多真正抱持環保理念之立委候選人得以順利當選進入立法院,對守護台灣及推動永續發展將有莫大助益。選後,環保團體也將持續針對環保議題檢視立法委員的實際表現,加強建立公民參與之監督制衡機制,積極與支持環保之立法委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環保團體邀請立委候選人「簽署」「永續台灣承諾書」正是雙方互動「合作」的第一步。

指導論文_市售鮮乳乳酸菌之分離.鑑定及特性探討(2004)

指導論文
論文標題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Fresh Milk
(市售鮮乳乳酸菌之分離.鑑定及特性探討)
研究生
Ya-Ling Liu (劉亞玲)
指導教授
Jiau-hua Chen(陳椒華) Shu-jen Wang(王淑珍)
摘要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ure, and have been greatly used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y have useful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also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food. In this study, eight lactic acid bacteria-lik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esh milk, and later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se strains were lactic acid bacteria-like through examination. These bacteria were all positive in skim milk curdling, the same as in Gram stain but negative in catalase reaction. These eight lactic acid bacteria-like strain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with API 50 CHL test kit. This experimentation tells us these strains have high similarities, which are all with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 Lactobacillus brevis and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hylogeny hierarchy of the isolated bacteria, the 16S rRNA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four strains.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16S  rRNA gene were subjected by PCR tests with universal primers,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ubjected to 16S rDNA sequencing analysis. The 16S rDNA sequences from the four strai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s which were held in GenBank. The above show high similarities and the four isolates were Lactobacillus sp. L1,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Lac1, Enterococcus faecium  M43 and Enterococcus sp. M51.
Moreover, further analyses were done to identify i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ur lactic acid bacteria can be probiotics strains. The strain capabilities of tolerance to gastric juice and resistance to bile salt were d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 lactic acid bacteria can be both tolerant to gastric juice and resistant to bile salts.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inhibition to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tested. These four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resistant to kanamycin and gentamicin, and no apparent inhibitions to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found.
連結

打造台南環保綠色城鄉(西元2004)

 本文刊於中華日報 台南觀點11/13/2004
打造台南環保綠色城鄉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身為定居台南「十六年」的新住民,近十年來,筆者參加台南環境保護聯盟志工服務,投入關心台南在地各環境議題,包括推動「台南縣市廚餘回收再利用示範機制」、台南縣市選舉與大型鷹架廣告物管理規範;為官田西庄綠色隧道數百棵老芒果樹請命,要求道路拓寬需留樹;在反七輕與大煉鋼廠議題,結合保育團體,為國際保育鳥類黑面琵鷺之棲地維護奔走,推動溼地生態旅遊與舉辦「黑皮盃路跑賽」;也參與河川關懷、綠色能源校園宣講及「環保綠生活」活動等。由十年來參與環保運動,也感受到民眾的環保意識正逐漸提昇。

看到了進步與希望
    在日漸重視環保與提昇環境生活品質下,結合社區民眾、民代及公部門,藉由參與環境議題關心與政策遊說,我們看到了進步與希望。在加強生活環保的落實推動下,如垃圾不落地、資源回收與廣告物管理等議題推動,環保成效已漸顯現,也讓台南文化古都意象更加顯現。台南市政府訂定了選舉廣告物、大型廣告物及強制資源回收等自治條例,讓原本髒亂殘破之市容已大幅改善,府城是乾淨多了;而落實環保政策與克服執行障礙,我們也樂見陳總統故鄉官田西庄綠色隧道得以倖免不被砍伐;推動四草、七股生態旅遊,也取代了高污染工業進駐;廚餘回收方面,台南市已全面回收廚餘,台南縣也已有八個鄉鎮市回收廚餘,待配套完成,台南縣也將全面回收。

請政府「動」起來 回應「破釜沈舟面對京都議定書」(西元2004)

請政府「動」起來
回應「破釜沈舟面對京都議定書」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在俄羅斯國會表決通過簽署「京都議定書」約二週後,2004115俄羅斯總統蒲亭也簽署同意,自此全球攸關環保與綠色能源推動,維護地球氣候變遷防止地球溫暖化、具國際法律約束效力與管制溫室氣體排放之國際協定「京都議定書」,已將於2005年年初確定生效。值「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勢將嚴重衝擊台灣「永續發展」,我們呼籲政府應儘速檢討提出具體「永續發展」施政策略;請政治人物與政府官員莫將「永續發展」當做口號或只是所謂的「無悔策略」空談,邀請政府積極「動」起來,具體回應「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對台灣「永續發展」的衝擊,提出具體因應對策。

請政府積極因應「京都議定書」(西元2004)

本文刊載於台灣日報
請政府積極因應「京都議定書」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在俄羅斯國會表決通過簽署「京都議定書」約二週後,2004115俄羅斯總統蒲亭也簽署同意,自此全球攸關環保與綠色能源推動,維護地球氣候變遷防止地球溫暖化、具國際法律約束效力與管制溫室氣體排放之國際協定「京都議定書」,已將於2005年年初確定生效。值「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勢將嚴重衝擊台灣「永續發展」,我們呼籲政府應儘速檢討提出具體「永續發展」施政策略;請政治人物與政府官員莫將「永續發展」當做口號或只是所謂的「無悔策略」空談,邀請政府積極「動」起來,具體回應「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對台灣「永續發展」的衝擊,提出具體因應對策。

     早於1997年「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在日本京都簽訂「京都議定書」後半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與政府部門也分別於19985月間召開民間能源會議全國能源會議,提出能源主張與因應策略。而針對二氧化碳總排放,1998年後,台灣的總二氧化碳排放仍迅速攀升,由環保署資料,自1998年至2004年,二氧化碳年排放已增加超過80百萬噸,推估至2020年的二氧化碳整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將由121百萬公噸提昇至461百萬公噸,成長約3.81倍。令人不解地,為何1998年政府舉辦全國能源會議訂定實施策略後,推估至2020年,台灣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仍將持續成長攀升?參考已開發國家(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減量策略,多是自1970年代起即開始調整產業結構,採用低碳能源策略,發展高附加價值與低耗能產業,而使彼等經濟發展仍可持續成長,但二氧化碳排放已不再比例成長而逐漸平緩,呈抽離(decoupling) 現象;然而台灣不然,根據環保署資料,由近幾年至2020年的產業發展,台灣的經濟成長仍舊是與二氧化碳排放呈高度相關與依存關係。台灣的產業發展仍舊與溫室氣體排放呈重大關聯,換句話說,台灣如果進行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管制,勢也將嚴重衝擊台灣的經濟成長。

納坦颱風與「京都議定書」(西元2004)

納坦颱風與「京都議定書」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面對今年七月起連續颱風來襲,風災水災肆虐損失慘重,正忖度已入深秋颱風季節將告結束可喘息一下,不料納坦颱風又直撲而來。今年颱風頻繁與北太平洋氣候異常變遷聖嬰現象有關,而是否源自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導致地球溫暖化,也是關心關鍵。

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約制方面,1997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中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以法律拘束力規範 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洲聯盟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被規範國家之減量目標,如歐盟15國及東歐削減 8%,美國削減7%,日本、加拿大削減6%,預定至在2008-2012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至1990年水準平均再減5.2%。多年來,在歐盟等國強力推動「京都議定書」下,也影響了俄羅斯政府,國會下議院已表決通過,預定明年初即可確定生效,此將為劃時代約束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也攸關我國未來能源使用與產業競爭力。

「京都議定書」生效之衝擊(西元2004)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京都議定書」生效之衝擊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
     19926月於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期間,全球共154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簡稱UNFCCC」,該公約於19943 月正式生效,主要目標在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準上,亦即係希望在2100 年時,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二倍約550ppmv (ppm by volume)。在1997年,該公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以法律拘束力規範 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洲聯盟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在2008-2012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至1990年水準平均再減5.2%;也規範了各國減量目標,如歐盟15國及東歐削減 8%,美國削減7%,日本、加拿大削減6%。多年來在歐盟等國強力推動「京都議定書」下,也影響俄羅斯政府於今年九月決議批准並提交國會表決,本月22日也已得到俄羅斯國會下議院的投票通過承認,再待上議院投票通過並由俄羅斯總統普亭簽署,預定明年初即可確定生效。對於「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全球環保團體莫不寄以高度期待,而台灣今年普受風災水災肆虐損失慘重,也是受到氣候變遷效應與不當超限利用開發導致,冀望藉由全球工業國溫室氣體排放管制之「京都議定書」生效與具法律約束力,檢討台灣因應對策,除善盡地球公民職責,也得以遏止氣候變遷之加劇惡化。

「京都議定書」生效對產業發展影響
     「京都議定書」主要規範六種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化烴、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的排放,其中最主要之溫室效應氣體為二氧化碳,大約佔70~80%,且大多來自人為能源使用,如燃燒化石能源,包括煤、油及天然氣等。「京都議定書」之制定限制了溫室氣體排放,也直接衝擊各國的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公約締約國,但由於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全球排名第廿二,根據能源局資料,2003年全國各部門能源最終消費排放總量達255,983千公噸,每人平均排放量約11.1公噸。1990~2003年台灣的GDP年平均成長率5.3%,而二氧化碳排放年平均成長率卻為6.3% ,顯示台灣的產業結構偏向為高溫室氣體排放及低能源使用效率。

感謝主婦聯盟(西元2004)

感謝主婦聯盟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護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身為女性,尤其是主婦,照顧家庭兒女之餘又要撥出時間投入環保志工服務真的不容易,而一旦認真參與投入,常常會感到分身乏術而難以兼顧,實在兩難。在國內,多數女性參與的社團且較具環境關懷色彩,而且做得有聲有色有口皆碑者 ,主婦聯盟可為代表。我們看到主婦聯盟除環保推廣外,也積極進行教育、文化及婦女成長訓練,除在台北,更擴展到台中及南部,設置分會所及推廣共同採買,對台灣的女性環保知識宣導及婦女教育推動可說功不可沒。

由於筆者也積極進行環境保護推動,所以多年來藉由主婦聯盟所出版的刊物,輕鬆地吸收了不少環保常識與推動實務,省卻了摸索準備,從廢油做肥皂、再生紙製作到太陽能燜燒鍋等,我們感受到主婦聯盟非常積極地在進行生活環保的推動。這二十年來,大家有目共睹看到主婦聯盟成長與茁壯,更可貴地,她也積極與其他環保團體互動結盟,參與反核、反高污染工業、反不當開發、反焚化爐及積極進行資源回收等推動工作。

多年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得到主婦聯盟非常大的助力而得以順利推動許多環保工作,如反核、推動非核家園、反蘇花高及要求增加廚餘回收預算等。今年三月到五月間,環保聯盟推出了校園三百場非核家園綠色能源宣講活動,宣講對象達十多萬人,其中多場宣講活動因曼麗董事長、美釵副董事長、翠娥主任、美麗老師、慧昭姐及多位主婦聯盟會員及義工朋友協助,得以順利完成,至今仍令環盟感激不已。

筆者自參與環盟總會會務推動,更有許多機會接觸並獲得主婦聯盟的協助,更深刻體認台灣有此專注關心環境並願意付出的女性環保團體非常重要。我們樂見主婦聯盟二十年來已成為台灣女性環保推動表率,希望更多婦女朋友藉由主婦聯盟的帶動,願意站出來加入環境保護行列,共同為捍衛台灣環境盡力。

「中橫重建與否聽證會」化解爭議(西元2004)

「中橫重建與否聽證會」化解爭議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國家重大建設開發案以舉辦「聽證會」方式廣納建言將可避免不當開發與化解爭議之效。爭議性重大公共建設如未嚴謹規劃評估,可能引來更大國家財物損失、社會抗爭,甚至引爆族群不當對立,造成環境破壞,讓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形成不合理兩極化對峙。鍳往知來,具爭議性重大公共建設,政府舉辦聽證會,邀請正反意見公開陳述化解疑慮,引導多數民意支持,也將有利政府施政與化解不必要之政治衝突。

72敏督利帶來豪雨再度重創中橫,今日中橫復通與否又再成為爭論焦點。為免中橫復通與否爭議導致不合理對立衝突誤導,行政院經建會在七月三十一日首度依行政程序法舉辦「從大甲溪流域的未來評估中橫是否重建」聽證會,針對72敏督利重創中橫,邀請學者專家、正反雙方及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進行中橫復通與否公開討論以釐清爭議點,再藉由電視轉播擴大說明效果,以為政府施政規劃參考。

記取高雄捷運意外教訓(西元2004)

記取高雄捷運意外教訓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重大交通建設如未做好嚴謹評估規劃,便捷之路難免成為「災難道路」。高雄捷運總預算達一千八百一十四億元,預定民國九十六年完工,今年起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但最近三個月已連續發生四起工地塌陷事故,O2與O1車站站體工程相繼出事,主因都是地質鬆軟,地下水層高,及施工單位未把地質強化到不會發生湧沙湧水的程度。高雄捷運橘線愛河以西,從鼓山區到鹽埕區臨海帶狀地區,都是這種鬆軟與地下水層高地質,未來沿線帶狀工程是否再發生意外,著實令人擔憂。

地質鬆軟,地下水層高,或是極可能引起滲水之道路工程,皆應在工程進行前做好評估。本月九日高雄捷運臨海路工程因連續壁開挖發生滲水漏沙,大量泥水急速噴出,造成地基嚴重流失,緊鄰四棟四層樓房塌陷,幸好無釀成傷亡慘劇。追究高雄捷運路段劃設與地質評估情形,據報載,兩年前高雄捷運開始動工後,捷運局在只完成基本設計,未做細部設計的情況下,就將各工程發包給統包商,以「打帶跑」的方式,一邊施工一邊進行細部設計。

建立台南地區「廚餘回收再利用」示範機制經驗分享(西元2004)

建立台南地區「廚餘回收再利用」示範機制經驗分享

陳椒華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

 簡介
    「廚餘」包括剩菜剩飯果皮菜葉等,占家庭一般垃圾量 30% 以上,為可再利用資源,但目前仍多未有效回收,而是丟棄或掩埋焚化,除耗費能源也衍生二次污染,如將廚餘回收多元化再利用,必可達到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也可延長焚化爐或掩埋場的使用壽命。

     1996 年,台南地區認同廚餘回收人士開始推廣廚餘回收再利用,筆者接觸後也認同其重要,積極參與並帶動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義工(簡稱環盟)開始推廣。推動工作包括製作廚餘回收再利用宣導手冊、培訓環保義工進行廚餘回收再利用宣導,實際進行廚餘回收。而為擴大推廣層面,還盟也開始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申請推動經費。從 1997 年起,執行台南市東區部份社區住戶參與廚餘回收轉成有機堆肥計畫;第二年,除維持原有回收範圍,也增加了台南市崇學、勝利及東光等三所小學吃剩營養午餐廚餘回收;往後,除延續執行規模,也推廣台南地區廚餘回收再利用推廣經驗至屏東、高雄、彰化及澎湖等外縣市。

為國土保安建請停建蘇花高 (西元2004)

為國土保安建請停建蘇花高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針對蘇花高興建與否,本月26日經建會正進行「國道五號衝擊小組會議」,會議決論將決定蘇花高興建緩議或停建。蘇花高屬山區重大交通開發,為民國79年為產業東移政策所初步擬定,至民國89年僅完成初階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並未進一步進行較嚴格之二階環評與外部成本分析評估,如山區道路損害維修損失費用估算與政策環評等。以賀伯、納莉、桃芝到敏督利等颱風大雨,皆造成相當多縣市多處山區道路嚴重受創,且災難年年加劇重演,國土嚴重破壞,因此山區之重大交通工程應儘量避免或應經更嚴謹審慎評估。為免蘇花高案受總統大選前不合理之政治因素導致嚴謹環評作業被忽略,呼籲蘇花高案應更加嚴格審議,而為國土保安,建請直接宣佈停建蘇花高。

根據交通部國工局有關72敏督利颱風水災道路受損資料,72颱風水災造成全台十縣市道路受創, 受損道路共三十多條,尤其多條山區道路如台8(中橫)、台21線、台20(南橫)及台14線等之重損都超過15處;受損現象包括土石崩落、道路阻斷、土石流、路基流失、橋樑封閉、坍方落石、下陷及橋基掏空等。針對72水災全台道路受創損失情形,目前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正統計中,包括搶通搶修及後續復原所需經費,估計可能高達二百億。自賀伯颱風引發大規模土石流災難起,近幾年來納莉、桃芝到敏督利颱風,接續引來豪雨必成災,尤其造成山區路段道路柔腸寸斷,災後耗費鉅資於搶修或復原已成例行公事,業已造成國家財政負擔日益沉重。

支持扁政府資源回收(西元2004)

本文刊載於台灣日報
支持扁政府資源回收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為減少垃圾焚化二次污染,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益形重要。扁政府團隊未來四年如果積極發展非焚化垃圾之資源再利用,落實相關「綠色產業」施政方針,相信將是綠色執政可以向國人提出之漂亮成績。本月12日,環保團體面見游錫堃院長,提出要求行政院應落實陳總統「到2008年,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承諾,增加編列94年度資源回收再利用預算,預算比例應佔總垃圾處理費用一半以上。當天游院長也肯定環保團體訴求,要求環保署應具體規劃回應。

拒絕焚化加強資源回收
經環保團體大力提議與立法院永續會多年奔走努力下,日前已得到政府正面呼應,原本預定規劃興建之澎湖、花蓮及南投等縣市之三座焚化爐已宣佈停建,然而在拒絕焚化政策之外,其實政府更要積極端出資源回收配套實施策略,包括興建垃圾分選場、規劃廚餘回收再利用體系、提昇資源回收率與創造就業機會。依目前國內已實施廚餘回收卓越鄉鎮市實例,包括台中縣石崗鄉、豐原市、霧峰鄉或台東市等,因落實執行資源回收與廚餘回收,所達成資源回收率已超過50%。所以,拒絕焚化政策與相對落實資源回收配套應同時規劃,增加預算編列與提出執行策略,扁政府才有機會於未來四年有效達成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之目標。

推動零廢棄示範縣市
在環保團體親自向游院長提出要求增加資源回收預算編列後,行政院也於數日內,由林盛豐政務委員召開跨部會的廚餘回收再利用推動規劃討論,會中提出方案有:由環保署提出具體規劃,優先選擇澎湖、花蓮、南投、台南縣及台南市,或是其他有高度推動資源回收意願之縣市,規劃執行配套策略,發展成為零廢棄示範。如此一來,台灣的資源回收執行策略將更具前瞻與積極目標,也將更有機會在扁政府未來四年任內,達成陳總統對環保團體的承諾,於2008年,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

支持扁政府資源回收
繼向游院長提出因應72水災,行政院應拿出魄力,確實貫徹災後國土保安執行與自然復育計畫後,環保團體也樂意結合相關專業與實務經驗,再串連全國NGOs,全面協助政府推動資源回收。惟有積極正面發展資源回收綠色產業,提高資源回收比例,台灣才得以擺脫高比例垃圾焚化惡夢,才有機會邁向永續發展。

我們支持扁政府團隊推動資源回收,也呼籲全民一起來!

敏督利災難的警示提醒(西元2004)

敏督利災難的警示提醒
 關心公共政策投入環境監督預警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72敏督利災難國人體認到什麼?
當環境土石流災難因大地反撲變本加厲愈演愈烈,當朝野繼續政治惡鬥、拼選舉拼經濟導致環境管理不當,當福爾摩沙不再是美麗之島與當家園不再安全,你我如何再繼續依賴政府與政客,如何再默不作聲以為天下已然太平?

筆者多年來以推動環保為職志,關注環保教育、減少污染與廢核四等環保運動。然而在台灣環境日益持續惡化下,究其主因也是國人普遍環保知識不足而導致許多不當環境破壞政策加速橫行。為喚起全民體認不當開發後果可能就是土石亂流與環境浩劫,喚醒國人了解環境保護真諦,積極關心公共政策與投入環境監督預警,惟有號召全民投入環保志工捍衛台灣環境行列,環境才有可能轉好一日。

阻止不當復建
任意不當政治壓力所形成政策都可能造成下一次的災難加劇或演變成更大浩劫,除賠上更多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也將賠上政府公信力。值72敏督利災後百廢待舉,針對災後是否重建爭議,環保義工有責任提出正確與有益環境的復建建議。筆者支持呂秀蓮副總統及經建會張景森副主委等政府官員提出有關災區危地不應再復建開墾,不應再放任居民居住;主張應讓大地休養生息與自然復育觀點。災區不穩定地質之復育良方就是不應再進行不當復建,包括台八線谷關到德基段應立即封山封路,德基、谷關與青山等電廠都不應再浪費公帑復建,嚴禁進行任何開通工程;政府不應再編列預算進行不當復建墾殖;生態敏感區及921震後不穩定區更應以自然復育為原則,莫再任意進行不當邊坡工程等干擾。

災難已警示莫再進行不當開發
體認不當環境開發勢將引發更嚴厲環境反撲浩劫,敏督利災難已警示國人,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就不該去開墾,人車通行的路不一定要又直又寬,以蘇花高為例,沿線隧道工程長達四十公里,估計至少將產生1170萬立方公尺之棄土,目前只進行一階環評沒有進行二階環境影響評估,根本不能動工。而一旦冒然施工是否又是未來製造土石流災難的來源。

莫再浪費公帑,而嚴謹審慎開發政策益形重要。然而,長久以來開發代表經濟發展的錯誤觀念也是普遍環保知識不足導致,錯誤的開發勢必導致賠的更多更慘。因此如何教育民眾關心公共事務,投入捍衛環境行列成為環保志工,逐漸形成通識以影響與對抗不當開發與環境破壞思維,讓不嚴謹與錯誤的開發政策受到遏止。
發揚志工精神捍衛環境

環保志工力量團結是遏止台灣環境繼續惡化的盾牌利器。2000年陳總統曾號召全民發揚「志工台灣」精神,加入志工行列。敏督利災難也提醒我們,為提昇環保意識阻止環境破壞,需要更多人投入環保行列,進行公共政策監督與預警,形成輿論壓力阻止不當復建開發,推廣環保教育與打破經濟至上錯誤價值觀。冀望敏督利災難能真正喚醒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住民,體認災難防止與阻止環境惡化,願意成為環保義工,真心關愛與照顧大地環境。

請政府增編94年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預算(西元2004)

請政府增編94年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預算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陳水扁總統曾於今年總統大選前簽署環保團體對2004年總統候選人「國家環境政策」的共同要求,其中有關垃圾處理部份,陳總統支持與承諾環保團體的訴求:「到2008年,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但是,如果要達成陳總統的承諾,94年度政府就應編列具體相關執行預算,否則陳總統的承諾勢必要跳票。

「綠色執政」推行資源回收「綠色產業」政策已許久,但如未具體落實則又是「空談」或「口號」。值行政院近日正核定94年度資源回收相關預算,也即將送立法院下會期審議,為有效提昇資源回收率,檢討增編94年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預算將是政府於2008年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的重要關鍵。

環保署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相關預算編列過低,焚化經費仍佔大宗
資源垃圾佔總垃圾量約七成五,然而,環保署於93年度與目前已送行政院核定之94年度所編列資源回收再利用預算中,其所編列真正用於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相關預算僅約一成。環保署93年度的預算中,真正編列執行垃圾減量與回收再利用的執行經費僅約四億,其中包括資源垃圾分選場9900萬,廚餘回收費用245百萬,巨大垃圾廢物再利用7550萬元,佔總垃圾約三成的廚餘回收僅編245百萬。

相較焚化預算,資源回收預算實在少的可憐,環保署93年度通過之焚化經費在環保署重大施政計畫預算(72億預算),以及環保署新三年計畫(50)中,編列焚化相關經費仍為大宗主軸,其中與焚化垃圾相關處理經費則有多筆,包括16.1(台灣地區垃圾處理後續計畫)3.2(焚化廠新形象計畫)16.7(台灣地區垃圾處理後續計畫)19.8(焚化廠興建工程)10.5(鼓勵焚化爐興建營運推動計畫)等,約為66.3億,佔122億預算中之54.3%。而真正垃圾減量之資源回收經費卻只編列約4億。總而言之,93年度環保署編列執行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預算僅約佔總垃圾處理費用之一成。

至於目前已提送行政院核定之94年度環保署預算中,資源回收相關預算編列也仍偏低,在約53億之總垃圾處理預算中,資源回收再利用預算僅編六億。如果依此編列,94年度之資源回收成效勢必非常有限。

地方政府、環保單位及民眾執行資源回收意願已大大提昇
為推動資源回收廚餘回收,立法院永續會於六月二十八日召開要求政府增加廚餘回收再利用預算編列公聽會,會中劉炯錫教授感慨指出:台東市的資源回收率早已高於50%,然而環保署送給台東市的嘉獎卻是焚化爐一座,而且在絕大多數台東市民反對下,未通過使用執照發放即逕行試燒,收不到台東市垃圾就收台東縣鄉鎮垃圾到台東市試燒,焚燒後有毒飛灰灰渣任意放置,經大雨澆淋後滾滾有毒黃湯更任其經水溝流入海域造成汙染。台東市民痛心不已,難道環境保護局已變成環境毒化局  

台北縣土城自然景觀保育協會創辦人楊木萬也痛心指陳土城市民非常認真配合政府廚餘回收,不料清潔人員居然將廚餘隨便倒到山坡地,造成土地破壞。楊木萬表示,環保署不給相關廚餘處理配套措施與經費難辭其疚。

在民間齊力推動下,民眾配合執行資源回收意願也大大提昇,目前國內資源回收執行成效卓越且已達到五成以上的鄉鎮市包括台東市、台中縣豐原市、石崗鄉與霧峰鄉等;台南市自全面回收廚餘之後,資源回收率也已衝高至二成五以上,台南市政府表示,如果中央支持相關配套措施經費,如資源垃圾分選場、廚餘處理場與相關配套經費等,台南市絕對可達到回收五成以上目標。

挑戰2008 建立零廢棄示範
2008年「台灣博覽會」將於台南縣市舉辦,2009年「世運會」也已爭取於高雄市舉行,如何在台灣積極走入國際社會之際,推動南部綠色執政縣市在2008年達成零廢棄示範,絕對是綠色執政可炫耀國際之漂亮成績。相信南部綠色執政之縣市長都非常樂意執行資源回收與廚餘回收,成為「零垃圾示範縣市」。台南市許添財市長就已公開表示:「如果中央政府給經費,台南市絕對願意做」。

落實陳總統2004年大選前對環保團體的承諾:「到2008年,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0%以上」。期盼行政院落實具體增編94年度垃圾減量與資源再利用執行預算,如此不但符合民眾期待,更是台灣邁向永續之契機。

談台灣第一座飛灰熔融廠興建(西元2004)

談台灣第一座飛灰熔融廠興建
--飛灰熔融減廢是否已排擠”垃圾減量”之資源回收再利用綠色產業預算?

陳椒華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今年六月初,台南市各地方媒體大篇幅報導台南市政府須在一星期內「決定」是否接受環保署預算,興建全台灣第一座飛灰熔融廠。在此之前,政府單位並未在台南市召開任何相關公聽會,由於媒體披露後引起大眾關注,也擔心是否產生戴奧辛二次污染等;而其他就飛灰熔融廠興建成本昂貴,是否將排擠有關”垃圾減量”之資源回收與廚餘回收等綠色產業,也引起大眾關心。民眾擔心政府編列大筆經費於飛灰灰渣減廢處理,卻異常冷淡編列經費於治本的垃圾減量與廚餘回收資源回收等工作;質疑政府喊出挑戰2008發展綠色產業,卻仍朝焚化政策延續?審議政府未來三年相關經費編列是否根本難以具體提昇資源回收成效,所謂「挑戰2008綠色產業」是否為「騙局」一場?


飛灰熔融廠造價昂貴目前難以達到商業運轉規模
根據環保署資料,預定在台南市興建的全台灣第一座飛灰熔融廠造價約十一億元餘,折算每公噸飛灰處理興建經費約需二千萬元,往後每年營運費用仍約需一億元,但環保署不保證支付。飛灰熔融廠興建完成後,日處理飛灰量六十噸,而且考量區域性處理原則,未來也必須收受與代處理外縣市之飛灰。經媒體披露台南市需迅速決定是否興建飛灰熔融廠,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立即結合其他保育團體,召開公聽會,邀請學者、民代及政府官員進行說明。於六月初所召開公聽會中,多數與會者要求政府應儘速舉辦說明會以釋眾疑,會中立委民代也要求應寬延決定期限。

是否必須興建飛灰熔融廠因素複雜,當然,以環保署多年來以”焚化”為垃圾處理之主軸政策下,各縣市廣建焚化爐焚燒垃圾必然產生許多劇毒”飛灰”,需再編列巨額預算研發與處理。但是,因飛灰熔融廠造價非常昂貴,加上技術仍屬試驗性未臻成熟與未達商業運轉規模;而且是否會有二次污染大眾疑慮仍未消除;加上後續營運費用高且難以達到商業運轉經濟效益等。所以,在地方政府普遍財政困難下,興建完成運轉後籌措後續龐大營運經費將是一大難題。

目前飛灰再利用成本效益仍非常低,而且再利用法源仍未通過,如果環保署不保證後續營運費用,縣市經營飛灰熔融廠後日後可能成為沉重負擔。台南市到底要不要成為全台灣第一個試驗縣市,興建飛灰熔融廠,要不要收取外縣市飛灰,收取處理費用,用以支付每年約一億元的營運費等,的確需要全台南市民與執政者運用智慧審慎考量。


飛灰熔融廠減費經費是否已排擠”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綠色產業預算
然而,大眾也關心政府在挑戰2008綠色產業計畫中,竟將”飛灰熔融廠”納入其中,而且該計畫中的大筆經費卻編列用於”飛灰再利用”與”灰渣處理”,難道此二者是台灣當今最需急迫推動的綠色產業計畫?而且其已佔用政府大筆”綠色產業”計畫經費。我們看到環保署近期推出的”三年環保政策”規劃中,並未具體編列預算於執行”綠色思維”與”資源再利用”的預算編列。例如多數環保團體與縣市環保局大力疾呼政府應落實編列經費於處理佔垃圾總量近三成的廚餘時,但是環保署從現在到2006年,每年經費竟僅編列三億元於廚餘回收再利用,當今許多有意願擴大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縣市或鄉鎮清潔隊皆苦無經費人力執行。

飛灰熔融減廢技術雖造價成本昂貴,但大家也不是一昧拒絕,不過因政府將之重點納入挑戰2008綠色產業計畫,的確有待商榷。什麼才是當今台灣最需急迫推展的”綠色產業”計畫?是推動垃圾減量,朝「零垃圾」目標邁進的預算編列,抑或編列大筆預算於垃圾焚化工程與後續昂貴的飛灰灰渣處理研發費用?

根據環保署93年度通過之約72億算(環保署重大施政計畫預算),以及環保署新三年計畫約50億,其中有關廚餘回收再利用編列經費只見一筆3450萬元經費與一筆2億5000萬預算,佔122億預算中之2.3%。但是其中與焚化垃圾相關處理經費則有多筆,包括16.1億(台灣地區垃圾處理後續計畫),3.2億(焚化廠新形象計畫),16.7億(台灣地區垃圾處理後續計畫),19.8億(焚化廠興建工程)及10.5億(鼓勵焚化爐興建營運推動計畫)等,約為66.3億,佔122億預算之54.3%。

又環保署93年度的綠色產業資源回收再利用計畫裡,其中僅編6億餘元的預算,包括資源垃圾分選場9900萬,焚化灰渣再利用及分選廠持續計畫2億1千萬,廚餘回收費用2億4千5百萬,巨大垃圾廢物再利用7550萬元。有關佔垃圾總量約30%的廚餘處理僅編列不到三億,資源回收經費編列異常低且不合理,各縣市清潔隊如何落實資源回收?

政府應儘速召開全國永續發展會議落實綠色產業政策與預算編列
目前飛灰熔融技術仍屬”試驗性質濃厚”計畫,主要目的之一乃為提供國內有關飛灰高溫熔融處理技術及興建營運經驗,供後續推動灰渣再利用政策參考依據。據了解,行政院挑戰2008”綠色產業”計畫中納入飛灰熔融廠及二座「焚化底渣分選廠」,其編列預算共150億元以上;然而環保署卻仍只編列3億元於廚餘回收再利用;以及1億餘元於其他資源回收,如此本末倒置的”飛灰再利用減廢產業”是否可歸為永續綠色產業?是否政府並無誠意於真正垃圾減量之永續產業?

台南市要不要飛灰熔融廠目前仍未確定?除二次戴奧辛等污染疑慮,成本考量,每年一億巨額營運維護費用,而且必須處理外縣市飛灰等,都是地方需審慎評估之處。資源及廚餘有效回收再利用將可大量減少垃圾焚化污染,不過在各地方政府得不到中央足夠經費編列補助下,雖有心也難以全面推動執行;而資源回收成效緩慢卻也導致焚化飛灰灰渣越來越多,政府又要編列巨額預算處理,形成惡性循環且陷入”永續”不當的垃圾處理模式。

值行政院目前正核定94年度各部會經費之際,為免政府浪費公帑,口稱永續卻倒行逆施敷衍應付,呼籲政府秉持綠色執政精神,儘速召開全國永續發展會議,訂定真正落實永續之綠色產業政策與執行預算編列,達成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的綠色產業政策與目標。